专题一
国家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
共见记者时的讲话
\t
当地时间2024年5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考点1 新时代中法关系的主张
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
一是巩固双边关系战略稳定。中法双方重申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将用好两国多层次、多维度交流渠道,及时沟通和协调政策立场。
二是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双方将促进双边贸易向上平衡,扩大农食、金融等领域合作,推进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领域联合研发和创新,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第三方市场等新兴领域合作。
三是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以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推进教育、体育、影视、青年、地方等合作。150年前法国人士参与建设的中国福建船政学堂、上世纪初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都是两国教育交流史上的佳话。
四是凝聚全球合作更大共识。双方将深化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加强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对话。中方支持法方办好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鼓励两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结对。
\t
\t
专题二
国家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
共同会见记者
2024年5月16日,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考点1 中俄关系的“五个坚持”
国家主席强调,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历程中,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中俄关系已经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和相邻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显著成就,得益于双方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始终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中俄两国之所以能够走出大国、邻国关系发展的新路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这也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要义。双方将继续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在相互坚定支持中实现各自发展振兴。
二是坚持以合作共赢为动力,构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要积极寻找两国利益汇合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利益交融,实现彼此成就。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结构,巩固好经贸等传统领域合作良好势头,支持搭建基础科学研究平台网络,持续释放前沿领域合作潜能,加强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是坚持以世代友好为基础,共同传递中俄友谊的火炬。中俄两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普希金、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京剧、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也深受俄罗斯人民喜爱。当前,双方以落实《2030年前中俄人文合作路线图》为主线,不断扩大人文领域合作。
\u3000
四是坚持以战略协作为支撑,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双方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密切协调和配合,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五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宗旨,致力于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当今世界,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单边独霸、阵营对抗、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我同普京总统一致认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迫在眉睫。要切实执行联合国决议,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双方一致认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是正确方向。
\t
专题三
国家主席对学校思政课建设
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考点1 思政课建设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主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第一,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第二,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三, 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专题四
国家主席主持召开
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2024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考点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考点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考点3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t
\t
专题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
\t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
考点1 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考点2 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考点3 新时代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一,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第二,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
第三,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第四,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
第五,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
评论 (0)